*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米兰电 — “要想生存下去,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设计出美好的灭绝方式。”
这是第 22 届米兰三年展的场刊里做出的有力结论。本届展览以“破碎的自然:设计承载人类的生存”(Broken Nature: Design Takes on Human Survival)为主题,展示了过去 30 年间致力于解决人类与自然相处之道的 100 余件作品。展览策展人为保拉·安东内利(Paola Antonelli),将一直展出到 9 月 1 日。
“破碎的东西无法复原,但能融入到新事物中。所以破碎不是终结,”安东内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认为,唯一的终结就是人类的灭绝。然而,我们已经有能力把终结之日往后推迟一段时间,并且让结局变得更好。”
米兰三年展曾中断了 20 年。作为自 2016 年重新举办以来的第二届,本届展览集中展示了由 40 个国家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图像、视频和沉浸式装置。从 2018 年开始,“破碎的自然”就在纽约和米兰举办了多场预热沙龙及研讨会,在介绍和讨论展览进程和背景之余,也探讨了许多构想,包括如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复杂的数据,以及如何解决“人类世”时期(Anthropocene,即现在因人类活动而影响环境的地质年代)的各种生活问题。
展览及其他活动产生的学术影响力不可小觑。透过它们,人们可以实验性地提出新的流行热词,例如:“修复性设计”(restorative design)——这个概念认为自然世界与人类相互连接、不可分割,提倡创造灵敏且高效的社会及生态系统,以及更好的产品。
这是一个富涵理性却触动人心的展览。展览以人类对地球造成的巨大影响拉开序幕,作品“Image Of Change(变化的图像)”用两块大屏幕来展示美国宇航局(NASA)拍摄的对比图像,反映出过去 20 年间发生的冰川融化、城市扩张及发展等问题。
屏幕后方的墙上有一幅长约 100 英尺(约合 30.5 米)、由彩色条纹和符号组成的壁画,被命名为“Room of Change(变化的房间)”。该作品由 Accurat (一间数据设计工作室,在米兰和纽约均有办事处)为三年展所作,采用视觉化的方式展现了世界人口、疾病率、能源消耗和平均气温等数据走势。
这些数据从公元前 1000 年一路延伸至未来的 2400 年,以此呼应了展览的一部分主旨。“这是一场面向大众的展览;我们希望观众在离场后还能够长久地回味,”安东内利说,“那种复杂的感觉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敌人。”
她补充道:“我们也希望大众在离开展馆后能有所触动,明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
展览中出现了许多日常用品的环保版,比如 Lia——这是一种可冲洗的验孕棒,由可降解的纸质而非塑料制成。此外,还有一些设计迷人又巧妙的回收再利用范例,例如:布鲁克林的纺织设计师斯科特·博登纳(Scott Bodenner)把废弃的录音带和录像带编织成闪闪发光的坐椅面料,并取名为“Mixtape(混音带)”;阿迪达斯则联手 Parley for the Oceans 机构用海洋回收塑料制造出新款运动鞋。
在大型展示作品方面,荷兰工作室 Studio Formafantasma 创作的“Ore Streams(矿石流)”反映出电子垃圾的问题:废弃的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里有高价值却可能有毒的元件,而它们最终都被埋在了垃圾堆填区。
Formafantasma 展示了利用废弃电子元件再造的办公家具、一段视频和其他研究成果——他们曾对“计划性淘汰”(planned obsolescence)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计划性淘汰”是一种商业设计理念,限定商品在坏掉前就要被淘汰。
Formafantasma 工作室由安德烈·特里马尔基(Andrea Trimarchi)和西莫内·法瑞森(Simone Farresin)共同创立。后者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设计中的“最大扭曲”,就是人为设定了产品的使用期限。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于丢弃的金属太多,到 2080 年,地上的矿石会比地下的还多。
法瑞森认为:“回收只是一项短期的解决方案,还得必须减少生产量。”透过作品,他主张应该为更多的电子产品配备可更换的零件。“我们经常谈到设计的积极影响,”法瑞森说。“但我们也不要忘了,设计每一天都在造成可怕的影响。”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正在世界各地开展的回归自然项目。“Maldives/Sandbars(马尔代夫/沙洲)”用图表和短视频展示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工作。该项目旨在将海浪引导到岛屿及沿海地区形成沉积物,由此减少海水对沿岸的侵蚀,从而不再建造会危害生态的混凝土大坝。
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名为“Seed Journey(种子之旅)”的项目——利用图像、文字和装有谷物的玻璃罐来呈现项目理念。2016 年,艺术团体“未来农夫”(Futurefarmers)带着种子从北欧航行到种子的中东原产地,沿途还拜访了不少农民、面包师和磨坊主。
这些种子里有一种芬兰黑麦,从 1880 年代开始就不再被人们种植了。他们找到并种下了 9 粒种子;有一些种子发芽了,现在已交由挪威一个城市农业项目的小农进行培育。艾米·弗兰切斯基尼(Amy Franceschini)于 1995 年在旧金山创立了“未来农夫”团体,她认为:“我们变成了古老谷物种植区之间的连接点。”
面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未来农夫”团体重新挖掘并分享了一些失传已久的天然谷物,这些谷物往往比工业化产品更有营养和更美味。“用这种黑麦烤制的面包,即使不加糖,味道也像加了枫糖浆一样,”弗兰切斯基尼说道。
在展览中,还有一些作品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如何合作和共情的问题。葡萄牙设计师苏珊娜·索尔斯(Susana Soares)的“Bee’s(蜜蜂的)”利用蜜蜂高度发达的嗅觉,制作了一款吹制玻璃作品——当有人对着玻璃吹气时,里面的蜜蜂就会根据信息素和气味来诊断疾病或监测生育能力。来自澳大利亚的帕特里夏·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则展示了名为“Sanctuary”的异形硅胶雕塑。该作品塑造了两个由人类和倭黑猩猩(bonobo)结合而成的虚构生物,并让它们幸福地拥抱在一起。倭黑猩猩是和人类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通过亲密接触来解决冲突,而非诉诸暴力。
另一个名为“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动物交响乐)”的沉浸式装置不仅令人惊叹,还传递出一种紧迫感。该作品最初由卡地亚基金会于 2016 年在巴黎首次展出,里面的音频素材由现年 80 岁的美国作曲家、音景生态学家伯尼·克劳斯(Bernie Krause)收录,与之搭配的动画视觉效果则由伦敦的工作室 United Visual Artists 创作。克劳斯从 1968 年开始在偏远地区录制大自然的声音。在铺着地毯的黑暗房间里,野生动物的声音搭配两面墙上五颜六色的条纹和波浪图案在不停回响,包括有大象的吼声、鲸鱼的歌声等。
其中有一部分声音来自加州某个栖息地。从 2004 到 2015 年,克劳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那里录音。观众在一开始会听到嘈杂的鸟鸣声,最后却几乎只剩下一片寂静。“在我记录过的栖息地中,现在有超过 50% 的栖息地都已经消失了,”克劳斯说道。“这是在 50 年里发生的事情。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在本月初展览开幕后的首个周末,展厅里挤满了参观者,很多人都靠着枕头聆听难以忘怀的狼嚎,或是美洲豹发出的凶猛咆哮声。“这种声音场景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任何科学论文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克劳斯说道。“把科学文献转变为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也体现于此。我们希望能触及尽可能多的观众。”
如果说人类正在设计一种延迟的、优雅的人类灭绝方式,那么我们必须万众一心。但安东内利预测,在宣传和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否认气候变化的人和像她这样寻求解决方案的人之间的冲突将变得更加尖锐。她说:“那些发现存在严重危机的人将被动员起来,让人们知道这场危机是真实存在的。”
“破碎的自然”在向人们强调:设计不仅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行为,以及我们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还能对此进行分析、说明、修复、保护和改变方向。
“我希望人们得以醒悟过来,然后被激怒,最后行动起来,”安东内利说。“期待他们能够从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中有所启发,带着想要改变的决心离开展厅。”
翻译:熊猫译社 Emily
题图版权:Isabella De Maddalen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首页| 走进我们 | 考察定制| 奖励旅游定制 |参展参观咨询及申请 | 在线咨询 |广告合作 |全球布局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企业实名:深圳市环球行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2-2024 联系电话:+86 0755-25401459、13928484782 传真:+86 0755-33358915
WeChat:HQX-365 粤ICP备10203731号-1 常年法律顾问:赵文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美国国务院、美国哈佛大学、跨国采购网 、中华企业录、世界工厂网、一呼百应、赛门国际、美国展会、美国商务考察、美国移民、澳大利亚签证办理,美国签证办理,加拿大签证办理,世界500强名企考察,赴美医疗体检,美国玩具展,美国潜水用品展,美国印刷展,澳洲建材展,美国鞋展,美国奢侈品包装展,美国复合材料展,深圳市环球行会展服务有限公司